回顾广东1300多年来的制糖生产(2)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4-04-17 19:37阅读量  19 作者  中国糖业协会

20世纪30年代,近代机制糖厂开始萌芽发展。当时,广东执政的陈济棠为解决财政危机,授意制定《发展工业三年计划》(又叫《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开始兴办机制糖厂。时任广州建设厅农林局局长冯锐提出《复兴广东糖业三年计划》,这成为工业计划的补充被采纳。

广东省首家机制白砂糖厂是市头糖厂,诞生于1933年冬。由冯锐筹划,糖厂设备向捷克斯可达公司购买,设计能力日榨甘蔗1000吨(含日产5000公升酒精车间)。同年5月在番禺南村破土动工,1934年12月10日市头糖厂建成投产,次年5月11日酒精车间开始生产。

640.jpg

市头糖厂

1936年3月6日,市头糖厂扩建。把制糖设备能力从日榨1000吨扩大至2700吨;增加日产10~15吨方糖设备一套和采用骨炭法生产精炼糖配套设备等。从此,广东省营市头糖厂成为中国大陆首家从甘蔗直接制成耕地白砂糖、精炼糖、方糖和利用废糖蜜酿造酒精的大型机制糖厂。

1934年~1936年间广东省相继建成投产的机制糖厂有5家:番禺新造糖厂、顺德糖厂、揭阳糖厂、惠阳平潭糖厂、东莞糖厂。至此,广东省共有机制糖厂6家,日榨蔗能力达7000吨。

image.png

顺德糖厂

1937~1938年10月,日本侵华战火烧至华南,市头糖厂先受日军飞机数次轰炸,投下炸弹20多枚,厂房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随后日军占据糖厂,大肆拆卸机器设备。连钢梁盖瓦和35米高的钢结构烟囱也被拆光。

广州沦陷前夕,番禺新造糖厂由当时的广东蔗糖营造场经理把产权售给四川省,随后拆走迁移。

惠阳糖厂原建于惠阳平潭附近,抗日战争时也遭受破坏,残存设备亦已拆迁(1952年新建紫坭糖厂时有一部分从惠阳糖厂拆下运回的旧设备;1957年建设惠州糖厂也使用了部分从惠阳糖厂拆迁的旧设备)。

1935年12月建成的揭阳糖厂,在抗日战争时期也遭到破坏,部分设备被拆毁,至建国后才修复生产。同时建成的顺德糖厂和次年1月建成的东莞糖厂,在抗战结束后才恢复生产。1934~1936年广东省6间官营机制糖厂总设计能力7000吨。

1938年日军入侵华南,除顺德糖厂勉强维持生产外,其余各厂均遭破坏。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4年间,仅恢复了东莞糖厂的生产。

除了以上6大糖厂,同时民营糖厂也发展起来。袁开(留德农学博士,曾在顺德糖厂任技术顾问),1938~1945年间在海洲办起7间小型糖厂,引进外国机器,还在中山推进小型机器以提升小型糖厂的制糖水平,故有“小型机械制糖先驱”之称。民国期间还有不少小糖厂采用石灰法生产红糖(或称片糖)。

1949年广东全省甘蔗种植面积47.8万亩,产糖7.68万吨,其中土糖4.96万吨,机制糖2.72万吨。

(责任编辑:clam)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46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