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1113-1117:10月巨量进口,进口利润倒挂导致进口减少的逻辑是否被证伪?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3-11-20 09:18阅读量  63 作者  中信建投 陈家谊

本周原油价格回落,原糖也承压下跌,表现相对抗跌,仍在27美分/磅上方;伦糖12月合约到期交割,数量同比减少,以巴西糖为主,印证当前国际印度糖源的稀缺;国内将兑现开榨和进口压力,10月进口和我们此前预期一致,数量偏多达到92万吨,预计短期将给郑糖带来压力,但内外价差的矛盾仍然存在。

关注焦点:

1、   根据此前整理的船报,我们预计10月的进口将达到90万吨左右的水平,但其实巨量的进口和进口利润倒挂的逻辑不矛盾,我们仍然认为在当前原糖的高价下,内外价差仍是明年的主要矛盾;

2、   伦糖12月合约到期交割,交割量约26.3万吨,较10月合约了增加约14万吨,但低于去年的36万吨,糖源以巴西糖为主,数据中性。

10月巨量进口是否和进口利润倒挂相矛盾?逻辑是否被证伪?

据海关总署1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我国进口糖92万吨,同比增长78.8%。

7b9e74984ab40fd47c3e0cc771e4b2a0.png

巨量的进口似乎和市场普遍认知的“进口利润倒挂-进口糖难以进入市场-国内缺口难以弥补-国内价格上涨”逻辑不符合。

5bbf46435906bc25d9c32493ad0fca22.png

但是从一直以来追踪的数据来看,我们的观点是:

1、10月的进口量合理也在预期之内,并非是逻辑的证伪;

2、国产糖定价的周期内,内外价差不是当前的市场矛盾,因此在当前进口成本是支撑不是驱动;

3、但是明年如果原糖没有向下的驱动,内外价差的矛盾仍将给郑糖带来向上的驱动。

巨量的进口怎么来的?——10月的进口量合理也在预期之内,并非是逻辑的证伪

什么时候买的?从我们追踪的船报来看,10月的进口糖主要是8-9月发运的,意味着这一批糖点价的时间窗口集中在07合约交割的时间点,ICE07合约交割的最后阶段一度从26美分/磅跌至21.88美分/磅,用当时7.2的汇率估算,配额外的进口成本在7300-7400元/吨,如果糖厂进行了锁汇,进口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至7000元/吨的水平,较现货报价已经有利润空间,因此可以说,在07交割的时候给出了糖厂点价买糖的窗口,所以10月的进口量是合理的,也和我们船报数据中给出的80-90万吨的进口预估较一致,所以并非是内外价差逻辑的证伪,反而证实了进口利润和进口量之间的相关性。

21bd5209ddd74be857d44ff7aa7d11fc.png

来源:路孚特,中信建投期货整理

34b179bc9fec1afa331edd5219e2ac1c.png

怎么看待内外价差?——不盲从,进口利润带来的驱动并非绝对,当前是国产糖定价的阶段,进口成本只是下方的支撑不是驱动;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详细阐述过关于如何交易内外价差,总结来看,以内外价差作为驱动做多郑糖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国内缺糖的时候,这个时间点可以是新糖-陈糖衔接不上的时候,更有可能是国产糖库存见顶逐渐进入消费旺季的时候,但目前随着国产糖逐渐开榨,郑糖交易国产糖为主,内外价差不是现在交易的时间点;2)原糖看不到明显向下的驱动。

因此,总结来看,当前满足条件二,原糖的短缺暂时没被证伪;但条件一暂时不满足,国产糖集中上市后,供应相对宽松,此时市场交易广西糖的生产情况为主,因此进口成本成为下方支撑,而非行情的向上驱动。


伦糖交割数据中性,印度糖源的缺失被证实

伦糖12月合约到期,交割量约为26.3万吨,主要为巴西糖18.2万吨,阿拉伯联合酋4.2万吨,印度3.9万吨,较10月合约了增加约14万吨,但低于去年的36万吨,数据中性。可以注意到的是,和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和糖源的变化,数量较去年少20万吨,糖源结构来看,主要以巴西糖为主,而去年基本是印度糖,因此基本也证实了当前国际贸易的情况,即市场缺乏印度糖源的供应,巴西丰产挤占印度糖源的供应份额。

观点总结,10月巨量的进口或成为利空给郑糖盘面带来压力,但并非是内外价差逻辑的证伪,短期郑糖交易国产糖为主,如果未来原糖维持高位,进口利润倒挂的矛盾还有解决的需求;短期观望为主。

(责任编辑:Scarlett)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46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