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暂停化肥出口 农作物“很受伤”

媒体  泛糖科技日期  2022-04-12 09:23阅读量  916 来源  期货日报

化肥的成分单纯且养分含量高,按照正确的量和比例使用对农作物单产有明显正向影响。由于植物特性,不同作物对化肥的需求不同,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对化肥的需求也有差异。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全球化肥的主要出口国,俄乌冲突升级之后,国际市场担心相关国家出口政策变化影响化肥供应,导致今年北半球春播作物面临化肥紧缺情况,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20220411205608_1.jpg

A    全球化肥产区分布比较集中

化肥是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可标明其含量的肥料。所以化肥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三个营养单元就是氮肥、磷肥和钾肥。化肥的成分单纯且养分含量高,按照正确的量和比例使用对农作物单产有明显正向影响。由于植物特性,不同作物对化肥的需求不同,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对化肥的需求也有差异。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全球化肥的主要出口国,俄乌冲突升级之后,国际市场担心相关国家出口政策变化影响化肥供应,导致今年北半球春播作物面临化肥紧缺情况,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全球一年生产2.1亿吨化肥,其中氮肥占比60%,磷肥和钾肥各占比20%;消费体量和结构与供应类似,全球每年消费1.9亿吨化肥,其中氮肥占比57%,磷肥和钾肥占比分别为23%和20%。

化肥的国际贸易流较大,每年1.03亿吨用于国际流转,占当年产量的50%。分品种来看,氮肥仍然是主要的出口品种,一年出口量为4646万吨,占当年产量的45%;磷肥出口量为2157万吨,占当年产量的21%;钾肥出口量为3466万吨,占当年产量的35%。

从结构上看,氮、磷、钾肥的出口比例和产量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氮磷钾肥的产需占比基本均为6:2:2,而出口占比为4.5:2:3.5。从这个角度来看,三种化肥的自给率不同。氮肥的自给率最高,每年1.2亿吨的产量中贸易量不足5000万吨,自给率可以达到60%。磷肥的贸易体量基本和产量相匹配,每年近4300万吨的产量中有2157万吨用于出口,占比50%。钾肥的自给率最低,全球年度4364万吨产量中用于国际贸易的量达到3466万吨,近80%产量用于国际流转。

分国别来看,全球化肥产量比较集中。氮肥和磷肥产量分布基本一致,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是主要生产国,欧盟、印尼、沙特等产量排名也比较靠前。其中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欧盟氮肥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磷肥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

20220411205628_2.jpg

图为全球主要钾肥生产国

20220411205645_3.jpg

图为全球主要钾肥消费国

钾肥的产量分布与氮肥、磷肥有所不同。在钾肥的产量中,最突出的产地是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国钾肥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5%。但钾肥的主要需求国是中国、巴西和美国,正是这种供需错配造成全球每年有80%的钾肥用于国际贸易。

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先后宣布暂停化肥出口。3月2日,欧盟批准对白俄罗斯实施制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白俄罗斯钾肥等产品出口至欧盟国家;3月10日,俄罗斯工业部表示,暂时中止化肥出口;3月12日,乌克兰粮食和农业政策部表示,乌克兰决定暂时禁止出口所有类型的化肥(涉及氮、磷、钾肥和复合肥料)。俄罗斯、白俄罗斯在化肥出口市场上都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市场密切关注其暂停出口的政策对全球化肥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B    欧盟对俄罗斯化肥依赖度高

俄罗斯

俄罗斯在国际化肥市场的地位非常重要,一年生产化肥237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1%,仅次于中国。但是俄罗斯本国的化肥需求非常少,一年的消费量仅275万吨,占产量的12%。这种供需错配造成俄罗斯的化肥出口量非常大,基本70%的产量都用于出口,一年要为国际市场提供近1700万吨的化肥,是国际化肥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20220411205713_4.jpg

图为全球农业化肥出口量(单位:万吨)

俄罗斯化肥主要的出口地也是全球主要的农业国,如巴西、美国等国家。

乌克兰

乌克兰的化肥产业规模比俄罗斯小很多,一年产量仅100万吨,不到俄罗斯产量的5%,而每年要消费215万吨的化肥,所以乌克兰化肥存在产需缺口,为净进口国。

对于乌克兰,我们要关注其从俄罗斯的进口情况,以及俄罗斯限制出口以后对乌克兰化肥可供量的影响。从进口来源看,乌克兰对俄罗斯化肥的需求量不大,不管是从比例还是从绝对量来说,这部分影响都相对较小。

欧盟

20220411205736_5.jpg

表为欧盟自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化肥进口情况(单位:万吨)

从进口来源来看,欧盟对白俄罗斯化肥的主要需求为钾肥,占其进口比例的31%,磷肥基本忽略不计,氮肥占其进口比例的7%。相对来说,欧盟对俄罗斯的化肥依赖度更高,从俄罗斯进口的氮肥占其总进口量的30%,钾肥占其总进口量的26%,磷肥忽略不计。

综合来看,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对欧盟的化肥供给影响显著,欧盟自三个国家进口氮肥占其化肥进口总量的42%,自三个国家进口钾肥占其化肥进口总量的57%。综合来看,欧盟在本次化肥暂停出口事件中受到较大影响。

20220411205754_6.jpg

图为全球化肥出口比例变化

C    化肥供应收紧对作物影响直接

北半球春播已经陆续开启,目前的国际化肥供需形势对北半球农产品新年度正常生产构成威胁,我们主要关注北半球国家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布。

20220411205814_7.jpg

表为全球大豆产量分布及作物生长周期

大豆是全球最主要的油料品种,一年产量达到3.6亿吨,且每年国际贸易量达到1.85亿吨,国际贸易非常活跃。大豆的产量分布非常集中,主要分布在美洲,包括北美的美国和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亚洲和欧洲也有分布,但绝对体量不大。全球90%以上的大豆产量分布在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印度和加拿大。从生长周期看,现在是北半球的播种季,美国、中国、印度和加拿大5月前后都会开始播种工作,化肥的采购也需要启动,因此目前国际化肥供应收紧对于北半球新产季大豆来说影响非常直接。

20220411205832_8.jpg

表为全球玉米产量分布及作物生长周期

全球玉米分布更加分散,基本各大洲都有种植,但主要产量集中在美国、中国和欧盟。玉米的种植季和大豆重叠,北半球的美国、中国和欧盟、乌克兰、俄罗斯马上也要迎来新季玉米种植。

20220411205848_9.jpg

表为北半球春播国家化肥使用情况(单位:千吨)

根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的数据,2017年中国氮肥总使用量为2515万吨,其中玉米消费占比18.5%,大豆消费占比0.8%;中国磷肥总的使用量为1525万吨,其中玉米消费占比11.9%,大豆消费占比1.5%;中国钾肥总的使用量为818万吨,其中玉米消费占比10%,大豆消费占比0.9%。

D    农产品价格或维持高位运行

美国从俄乌进口的化肥主要是氮肥和钾肥,氮肥从俄乌进口的总量占其总消费量的20%,钾肥从俄乌进口的总量占其消费总量的16%。假设2022年由于俄乌暂停化肥出口导致美国氮肥可供消费量减少20%,钾肥可供消费量减少16%,则对于美国大豆来说,在其他条件均不变情况下,氮肥和钾肥的可供消费量跟随美国整体化肥供应减量减少相同比例。

20220411205905_10.jpg

表为化肥供应收紧对北半球主要国家春播大豆产量影响测算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在实验田中获得的化肥使用对作物单产的边际影响数据,预计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美豆新作单产将下调至3.39—3.43吨/公顷,对应产量减少120万—240万吨。同样逻辑下,测算中国、印度和加拿大的大豆减量情况:因俄乌化肥暂停出口导致总的大豆减量在130万—270万吨之间,均值为200万吨。

因为目前全球大豆供需本身处于紧平衡状态,2021/2022年度美豆期末库存不到800万吨,不考虑其他条件仅化肥使用减量带来的产量损失就有200万吨,对市场边际影响较大。

20220411205922_11.jpg

表为化肥供应收紧对北半球主要国家春播玉米产量影响测算

同样逻辑下测算北半球主要国家玉米在化肥供应收缩下的产量损失。对于欧盟来说,因其限制对白俄罗斯钾肥进口,则在钾肥的可供应量减量中还需考虑其从白俄罗斯的进口情况。总体来看,欧盟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钾肥依赖度非常高,自这三个国家进口的钾肥占其消费总量的56%,如果这部分进口全部消失,则对欧盟玉米产量影响较为显著。另外,美国和中国因为基础体量大,自俄乌进口化肥量下降对本国玉米总产量的影响同样显著。

经过测算,三个国家或地区因俄乌以及白俄罗斯化肥出口限制总的玉米减量在3000万—6000万吨,均值是4500万吨,相当于2021/2022年度美国玉米的期末库存。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测算中存在较多假设条件,参考数据也只是众多来源中的一个,因此测量的绝对数值或因数据来源不同而不同,仅为市场提供研究化肥和农作产量关系的一种思路。

总体来看,俄乌冲突对全球的化肥供应、贸易以及北半球春播大豆和玉米产量影响均非常显著。俄乌停止化肥出口或造成全球15%的氮肥、14%的磷肥以及19%的钾肥贸易受限,涉及印度、中国、美国、巴西等主要农业国以及欧盟地区。

俄乌停止化肥出口或影响200万吨的北半球春播大豆、超过4000万吨的春播玉米,绝对体量较大,特别是在目前全球供应本身偏紧情况下,放大供需缺口,边际影响更加显著。这种量上的影响也会反映在价格上。其实从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全球的农产品价格都已经出现大幅上涨,如果后期这种局面对新季作物的产量形成实质影响,则影响会延长至中长期,全球整年农产品价格可能都将维持高位运行。

(责任编辑:Scarlett)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0771-8062446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我们